药学频道首页 | 药学技术 | 药业精选 | 药学理论
  您目前的位置:罗浮药谷首页 > 药学频道 > 药学技术 > 正文
 
澄清技术在中药提取工艺中的应用
 
栏目:药学技术  加入时间:2007-5-8 14:37:08  来源:东方医药网  浏览:1737   发布投稿
    澄清技术在中药提取工艺中的应用 作者:袁 媛 王兴文 来源:首席医疗网 打印本文 收藏到我摘 收藏到新浪 摘要:中药水提液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如极细的药渣、泥沙、细菌、淀粉、树脂、油脂等,药液色深而浑浊。中药通常采用的去沉淀的方法有水煮醇沉法、醇煮水沉法、改良明胶法、石硫醇法、酸碱法、液-液萃取法、盐析法、分子筛法、透析法、离子交换法等。但用常规的过滤方法难以除去这些杂质而且过于繁琐,因此20世纪50年代以来多数...... 临床快报 药市动态 违法广告 医保动态 药品价格 流感疫情 保健常识 妇科课堂 医改动态 全文:   中药水提液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如极细的药渣、泥沙、细菌、淀粉、树脂、油脂等,药液色深而浑浊。前处理过程是保留药材中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效成分,并除去杂质的过程。中药通常采用的去沉淀的方法有水煮醇沉法、醇煮水沉法、改良明胶法、石硫醇法、酸碱法、液-液萃取法、盐析法、分子筛法、透析法、离子交换法等。但用常规的过滤方法难以除去些杂质而且过于繁琐,因此20世纪50年代以来多数都采用水提醇沉的澄清工艺。中药传统的水提醇沉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中药中部分有效成分既溶于水又溶于乙醇的特性,采用醇沉法除去部分不溶于乙醇的组分和多糖、蛋白质等精制成成品。当时认为,使用这种方法,大多数中药的有效成分都可以保留,还可以除去相当的杂质。可近年来,药学工作者对传统的水提醇沉工艺进行了论述和评价 [1] ,认为尽管乙醇沉淀法具有澄清药液,减少服用量等优点,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对除去成分选择性差,不仅除去了树脂、叶绿素等亲脂成分之外,还有大部分亲水性成分如多糖、多肽、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致使中药总固体物及有效成分损失严重,难以保证成品制剂的有效性,影响临床疗效,乙醇耗损量大,生产成本较高,工艺周期长,不便于连续生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发新的澄清方法就很有必要,现将近年来新的澄清方法在中药药液澄清中的应用以及研究概况论述如下。   1 澄清剂的使用   絮凝澄清是在中药水提液中加入澄清剂,以电中和及吸附架桥的方式除去溶液中的粗粒,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1.1 101果汁澄清剂 是一种新型食用果汁澄清剂,安全,无味无毒,不会引入任何杂质,并可随沉淀后的不溶物质一并滤去。101果汁澄清剂为水溶性胶状物质,因其在水中分散速度较慢,通常配制成5%水溶液后备用,其在提取液中的添加量为2%~20%左右。郭美雅等 [2] 用5%101果汁澄清剂澄清黄芪茯苓药液,可使混悬杂质基本沉淀完全。通过对树脂酸、有机酸的检识以及总酸、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测定。结果证明,101果汁澄清剂可完整的保留药液成分及口味。吕武清等 [3] 用101果汁澄清剂,用于玉屏风口服液的澄清,经与醇沉法比较,测定氨基酸、多糖、黄芪甲甙和总固体的量,前者既能有效地保留水提液中的化学成分,又能保证制剂稳定,生产周期缩短,降低生产成本。   1.2 甲壳素类澄清剂 甲壳素是自然界生物(甲壳类的蟹、虾、昆虫的外壳等)所含的氨基多糖,经稀酸处理后得到的物质。脱乙酰甲壳素即壳聚糖可生物合成,也可生物分解,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它是利用天然胶体保护作用使制剂澄清并较多地保留药液中的成分。甲壳素类澄清剂资源 丰富,成本低,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倪健等 [4] 用甲壳素澄清单味白芍提取液,结果表明,澄清效果肯定,对白芍甙无影响,成品成本低,有效地保留了指标成分及多糖类成分,指标成分的含量和产品稳定性均优于水醇法。另据报道 [5] ,张彤等将壳聚糖澄清剂用于精制大青叶等中药提取液。结果表明壳聚糖澄清剂用于大多数单味中药浸提液均有一定的澄清范围,能起一定的澄清作用。与醇沉相比,不影响甚至能提高某些成分含量,但对水溶性较小的靛玉红有影响,提示我们当药液中指标成分水溶性较小时,使用壳聚糖作为澄清剂应慎重。鉴于壳聚糖含有游离胺基,有较强的螯合作用,谢虞升等 [6] 用壳聚糖澄清剂澄清麻杏口服液时发现用壳聚糖澄清及未加澄清剂的药液中的硫酸钙基本相同,而用醇沉法药液中的硫酸钙含量明显减少。据文献报道 [7] ,张彤等探讨了壳聚糖澄清剂对中药水提液中锌、钙、锰及重金属元素铅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 醇法相比,壳聚糖澄清工艺能明显提高锌、锰、钙等元素的转移率,同时对重金属元素铅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而习用的醇沉工艺微量元素损失较明显。   1.3 ZTC1+1澄清剂 是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安全无毒,是人工合成絮凝的理想代替品。它由两组分组成,两组分要依次加入,第一组分加入后,在不同的可溶性大分子间“架桥”连接,使分子迅速增大,第二组分在第一组分所形成的复合物基础上,再“架桥”使絮状物尽快形成,以达到除杂的目的。卞益民等 [8] 选择Ⅳ型ZTC1+1天然澄清剂用于中草药制剂的生产中,发现其澄清速度快,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制剂稳定性优于水醇法。戴军平等 [9] 实验发现,ZTC1+1天然澄清剂较乙醇法能够提高有效成分含量,从而提高产品内在质量。使用天然澄清剂除杂,免去了使用乙醇的费用及浓缩药液与回收乙醇的能源消耗,降低了成本。   有人进行试验,将这三种澄清剂进行了比较。桂卉 [10] 等在中理脂康颗粒剂澄清工艺的研究中发现壳聚糖澄清剂的除杂率与其它澄清剂相当,但对大黄酚的保留率明显高于其它澄清剂。壳聚糖有效地降低总固体含量而不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然而其它两种澄清剂在使总固体含量降低的同时也使大黄酚含量降低。王曙东等 [11] 也考察了这三种澄清剂对麻黄煎液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麻黄碱、伪麻黄碱的含量基本无影响,而101果汁澄清剂和ZTC1+1澄清剂处理后的样品含量略低于壳聚糖处理的样品。   2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现代膜分离技术因其高效、节能等优势,正日益在中药制剂中得到应用。80年代初日本汉方制剂专利中已采用微滤澄清水煎液再超滤除杂的工艺 [12] ,国内对微滤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则甚少,超滤法研究报道很多,尤其是纯化注射液,取得良好效果。由于无机膜(特别是陶瓷膜)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机械强度高等特点,在微滤、超滤等分离应用中,充分展示了其独特的优点。   2.1 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 是利用筛分原理,分离大小为0.05~10μm以上粒子的膜分离技术。主要用于除去液体中的固体粒子,其微滤液澄明度高,在有效成分的质与量上与传统汤剂基本一致。金万勤等 [13] 将陶瓷微滤膜微滤法与醇沉法应用于澄清药液,研究结果表明微滤的澄清除杂的效果和有效成分的保留率与醇沉法基本相近,但微滤法操作简单,常温下进行,生产周期短,省去了大量使用乙醇及浓缩蒸发过程。与有机高分子膜相比,无机陶瓷膜具有耐高温,耐酸碱及有机溶剂的特点。   采用陶瓷膜对中药水煎液进行澄清处理时,煎煮液无需冷却可直接过滤,减少了生产环节。并且该微滤膜经过一定处理,可以再生。刘陶世等 [14] 用孔径为0.2μm的无机陶瓷膜对7种根及根茎类常用中药的水提液进行微滤,结果表明中药水提液微滤前均为浑浊液体,微滤后成为颜色变浅的澄明液体,其总固体去除率为15%~38%,有效成分损失率一般小于总固体去除率,说明其有较好的澄清除杂效果。   2.2 超滤技术 它也是一种膜分离技术。根据体系中分子的大小和形状,通过膜孔的筛分作用使大分子物质如颗粒、杂质等同有效成分分离,起到分离、纯化、浓缩或脱盐作用。它具有分离效率高,分离过程无相变化,能耗低,可在常温低压下操作,对热敏性、保味性物质分离尤为适用 [15] 。   3 其它技术   3.1 高速离心技术 奉建芳等 [16] 以多糖含量为主要考察指标,对高速离心、多级过滤法、水醇法用于制备中药口服液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速离心法用于制备中药口服液在保留多糖和其它有效成分及保证成品澄明度上要优于其它两法,从样品的留样观察试验上看,高速离心法也优于其它两法。   3.2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 它是一类不含交换基团且具有大孔结构的高分子吸附剂,它具有良好的大孔网状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通过物理吸附从水溶液中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在中药成分精制纯化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7] 。   4 展望尽管在中药澄清技术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需做进一步工作,如中成药来源丰富,成分复杂,吸附澄清剂对它们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应系统研究吸附澄清主要保留了哪些成分,除去了哪些杂质,是否有成分改变等。在中药制剂 工艺的过程中,应将上述的这些方法联合应用,如崔元璐等 [18] 用吸附澄清-高速离心-微滤法制备菖蒲益智口服液,起到更好的澄清效果。相信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无疑会促使中药提取工艺的不断改进,进一步推动中药制剂的发展。

 
上一条:药物输送技术提高药物利用度
下一条:美国专家研究出一种有效的四联登革热疫苗

没有相关信息


推荐信息
更多>>  
药市动态
更多>>  
会展信息
更多>>